2012年3月25日星期日

你得罪不起的“毁容”怪客–隱翅虫

最近网络特别红的一种虫–隐翅虫。经过“有心人士”的七分真三分假的炒作,使它一时红遍中、马、港、台网际网络。

传言背后的真相是:1)隐翅虫种类虽多,但不是全部都有毒。2)网络上超夸张的水肿溃烂照片,其实是一种毒藤疹(Poison Ivy Rash)症狀,是由北美洲的一种名为毒葛(Poison Ivy)收引发,毒隐翅虫体液同样是会引起皮肤炎,但是没有那么严重。请大家不要太过担心! 隐翅虫皮肤炎不是一件新鲜事,只是经网络以讹传讹的渲染下被带到台面上。隐翅虫它不会随意扎人、咬人,只要不碰触它的体液就没事;而且它还是种“益虫”,农民用它来防治高丽菜蝇有相当好的效果,法医昆虫学上,可以丽蝇幼虫发育的时间,来推估死者的死亡时间。 所以,是时候大家一起来好好认识它:

隐翅虫是种什么样的虫子呢?

它之所以称作隐翅虫的原因,就在于牠们的翅鞘非常短小,仅仅覆盖到背面的前两个腹节,看起来像是中后胸背部的硬板,容易让人误以为牠们没有翅膀,故名“隐翅虫”。

 牠们的后翅与其它甲虫一样,折迭隐藏在短短的翅鞘内,6个腹节露在外面,因此大部分的隐翅虫身材修长,容易与革翅目的蠼螋搞混。蠼螋腹部末端有尾毛角质特化的长尾钳,而隐翅虫若尾毛明显,并无特化的现象,长度亦不会超过一个腹节太多。

隐翅虫自成一科,叫做Staphylinidae,可分为20多个亚科,在台湾至少应有222属730种以上。

不同种的隐翅虫大小差异很大,由小于1公厘到数公分长都有,其中有猎捕者、素食者、腐食者等等,有些种类甚至生活在蚁巢里,由于物种繁多,至今对隐翅虫的研究甚少,有待后进投入研究。 毒隐翅虫属(Paederus)。

该虫状若蚂蚁,全世界已报道的能引起皮炎的毒隐翅虫有20种,在中国仅知三种,即黄足毒隐翅虫、黑足毒隐翅虫(又名塔毒隐翅虫)和奇异毒隐翅虫(又名梭毒隐翅虫)。台湾常见的是褐毒隐翅虫(Paederus littorarius)。  

生活习性
  • 毒隐翅虫孳生在潮湿的地方,如淡水湖边、水沟、池塘、河流漫滩、杂草丛、树林、水稻、玉米等作物田中。
  • 白天活动,常在作物或杂草茎叶上爬行,受惊时奔跑速度很快。尤其是阴雨或湿热的天气或栖息处受到骚扰时(如整地、除草),隐翅虫会活动加剧倾巢而出。
  • 以小型昆虫、植物花粉、腐烂的有机质为食。
  • 具有明显的向趋光习性(特别是对荧光),光亮越强,招来的虫子越多。常在晚上会飞到有灯火的地方。
  • 同时还具有向高性,在同等条件下,毒隐翅虫总是喜欢飞向高处。
  • 其爬行速度很快,飞进室内后便在天花板、墙壁上、家俱、衣物表面、人体上四处爬行,使人染病。
  • 进入室内的毒隐翅虫能耐饥数日,使人体不断受到损害。毒隐翅虫夜间活动的频率受气温、风向、光亮等诸多因素影响。
隐翅虫主要在每年的夏季出没,温室效益促使在四月初已经可以见到隐翅虫的出没。隐翅虫爬行的速度很、也能飞行。再加上体型小,可轻易穿过家庭门窗或纱窗,很容易潜入住家侵害人体;夏夜中在公园及野外活动的民众也都是高危险群,侵害之部位主要以没有衣物遮蔽的曝露部位为主。

隐翅虫皮炎的感染途径

隐翅虫皮炎,又名毒隐翅虫皮炎或线状皮炎,是一种由人体接触毒隐翅虫体液后引起的急性红斑疱疹性损害的皮肤病,在全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均有发生。

在中国以南方比较多见,重庆和川东一直是高发区,盛夏季节常见,在台湾为每年4月至10月出没。

受害者以山区、农村或郊区居民或观光旅游客为主;都市绿化后的都会地区的病例也不少。

有的市民认为毒隐翅虫皮炎是由毒隐翅虫叮咬所致,其实不然。皮肤发炎并不是隐翅虫噬咬的结果,而是隐翅虫体内含有的刺激性毒素──隐翅虫素(Pederin)作祟。碰触毒素后,此时最好用清水冲洗,绝对不可以搔抓,以避免毒素扩散到其它部位,然后尽速就医对症下药。
  • 至少需一个月才康复或会留疤
一开始呈现线状、斑片状或混合型坏蛆浮肿性红斑(有灼热及刺痛感),在一天左右开始出现水泡、脓疱及溃烂的病变;如果有适当处置,病灶可在三至四天后干涸,六至七天左右落屑痊愈,可能会有一至二个月的色素沉淀反应(咖啡色的痕迹)。若处理不好(乱擦药膏、不当溶液或药剂洗涤、随意搔抓弄破水泡),可能造成细菌感染或全身过敏,甚至留下难看的色素沉淀或疤痕。  

预防工作:  

看到隐翅虫停在皮肤上时,请大发慈悲,千万不能打死它,以免大量毒液溅出,最好用口将虫子吹走即可,要吹不走,可以用扇子或是小毛刷轻轻刷除,不要冒险。若手已接触虫的碎片,立即用肥皂水反复清洗。
  • 就寝时不要开灯火。尽量熄灯就寝,以免诱虫犯罪。
  • 就寝前仔细检查床铺上是否有隐翅虫。
  • 看到隐翅虫不要用手打死,以免接触到大量虫液。
  • 万一沾到虫液,立即以肥皂及大量清水洗净。
  • 尽量不要在野外或草地上活动,不得已时请穿着遮蔽性衣物或使用驱虫液。
  • 就寝时尽量开冷气而不要开窗户睡觉,若为响应节约能源,请使用蚊帐或尽量减少身体的曝露,以避免隐翅虫侵袭。
  • 发动群众清除房屋四周的杂草、朽木、垃圾,捣毁毒隐翅虫的栖息地和孳生场所。不要在室内堆放废旧物品。
  • 保持室内清洁、整齐,使侵入室内的毒隐翅虫无隐藏之处。
  • 夏季安装纱门、纱窗,阻止毒隐翅虫飞入室内,减少人体接触该虫的机会。
  • 使用溴氢菊酯或奋斗呐等杀虫剂对室内和周围环境进行喷洒,能有效杀灭室内外毒隐翅虫。
护理工作: 不小心染上隐翅虫皮肤炎,医师会给予病人外用抗生素药膏来预防细菌感染或口服止痛止痒药减低疼痛及搔痒感。只要维持伤口病灶处不要有细菌感染,伤口愈合是非常之快。
  • 按时服用口服药以减轻疼痛及搔痒感。
  • 小心不要刻意弄破水泡,应遵造医师指示涂抹药膏,并以纱布覆盖以避免继发性细菌感染,换药一日至少两次。
  • 沐浴时不须使用肥皂,以清水冲洗即可,沐浴后立即换药。
  • 不可搔抓,以免加重发炎造成色素沉着。
  • 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如酒、辣、槟榔…等,以免增加搔痒感。
有待研究的益虫 国立台湾大学昆虫系博士黄文伯在台湾资讯中心一篇研究文稿中指出:当前对隐翅虫的行为研究,以Aleochara属最为深入,科学家对Aleochara这一属的甲虫之所以会有兴趣,就在于生物防治法的功效上,牠们能减少高丽菜蝇的数量。高丽菜蝇主要将卵产在邻近作物的土里,偶而也会产在作物接近地面较低的叶柄上,孵化后菜蛆潜进作物的根部啃食,造成作物发育不良或者死亡,严重危害农业收成。危害的作物有大头菜、芜菁、高丽菜、花椰菜、油菜、葱等等。
  • 隐翅虫防治高丽菜蝇效果良好
学者们由1960年代开始研究发现,以隐翅虫来防治高丽菜蝇有相当好的效果。隐翅虫(Aleochara bilineata)的一龄幼虫在孵化后,能凭散发出来的开洛蒙(Kairomone)气味找到蝇蛹,幼虫以大颚咬开蛹壳,然后钻进蝇蛹内吃食。当幼虫发育完全后,则直接在蝇蛹内化蛹(其它的种类不一定在蝇蛹内化蛹),而当最后蝇蛹破开,羽化出来的昆虫不再是高丽菜蝇,而是隐翅虫。 科学家培育大量隐翅虫来寄生高丽菜蝇的蝇蛹,可以大大减少高丽菜蝇成虫的数量,这间接抑制了之后菜蛆的危害,使作物能良好地生长。生物防治法的利用避免了农药的使用,不但让高丽菜蝇无从演化出抗药性的问题,同时也没有农药残留,影响消费者健康的问题。
  • 法医利用来推估死者死亡时间
在法医昆虫学上,可以丽蝇幼虫发育的时间,来推估死者的死亡时间。但基于黑隐翅虫活跃范围与季节的普遍性,若死者身上出现黑隐翅虫寄生的丽蝇蝇蛹,只要了解其生活史与发育时间,再将蛆虫化蛹后的时间加入计算,即可将死者的死亡间隔时间做出更精确的估算。喜欢CSI犯罪现场节目的学子们,台湾在这方面的研究仍是一大片空白,其它种类隐翅虫的研究亦相当匮乏,对牠们的了解,正等待着你们未来的参与和研究的热情。

夸张图“元凶”

毒葛(也被译为毒藤,应未有学名)是漆树科的,似乎只分布在加拿大魁北克、安大略、曼尼托巴,美东(除北达科他)、墨西哥(海拔1500m以下)这样几个地区。它的汁液中含有漆酚(Urushiol),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严重的就是网络图片那种大水疱。 那是一种名叫:毒藤疹(Poison Ivy Rash)症狀。 在北美洲野外旅行也小心这种名叫Poison Ivy的植物,它有三种科属都一样毒:
  • Poison Ivy,在美国的东部、中部和南方,呈藤蔓状;在美国的西部和北部以及加拿大,呈低矮灌木状,三片叶子一组,中间的叶子茎比两旁的略长,枝干上没有荆棘。春天时,Poison Ivy开黄绿色的花;早秋时分,叶子变为黄色或是红褐色,并结有白色梅子状的果实。
  • Poison Oak,在西部沿太平洋分布,或由新泽西至德克萨斯之间;也有藤蔓状的(可达30英尺长),但是一般为低矮灌木状(达6英尺高);而在东部则多为低矮灌木状;叶子形状像橡树叶,也是三片叶子一组,夏天绿色入秋变黄,结白、绿、黄色果实。
  • Poison Sumac,在东北部和中西部生长于多水的泥碳沼,在东南部生长于沼泽地,比较高的灌木(15英尺)或是小树状,每枝有7-13片叶子,结淡黄、米、绿色果实。
建议:北美做花园园艺或是其他野外活动比如山林中徒步旅行、露营等,事先涂上Ivy Block以防止Urushiol(漆酚)侵蚀皮肤;如果招惹了这些毒草,要立即用Zenfel、Tecnu等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