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日

舊約聖經的形成


除了包含課程講義之外,還有隱藏版的內容-【正典】,以及補充資料Reference。
另外,對於成書時間有興趣的,可以參考這篇



啟示與默示
  • 周杰倫:聽媽媽的話
馬修連恩:flying squirrel creek
音樂告訴你甚麼?
狼群在家鄉--飛鼠溪,自由奔跑
馬修連恩寫出這首flying squirrel creek,讓大家聽到他的音樂,這是「啟示」;
他把音樂的意境告訴我,我記錄下來,並且告訴大家,這就是「默示」
  • 啟示:揭示,神在行動中向人揭示祂自己
「主耶和華若不將奧秘指示他的僕人眾先知,就一無所行。」(摩三7
  • 啟示的種類
    • 普通啟示:給每個人,例如大自然的奇妙
「諸天述說他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詩十九1
    • 特殊啟示:
特殊的個人、群體,如亞伯拉罕
特殊的手段,如顯現、先知、聖經
為何特殊啟示不是給每個人?秦始皇?劉備關羽張飛?
  • 默示:是神對古代聖者的一種作為,令他們準確地把啟示的話語,用文字的媒介記錄下來,令啟示得以正確傳遞而最終撰寫成經文。
    • 聖靈
    • 先知
    • 受感
  • 默示的重要
    • 沒有神的默示,十災只是生物、氣候、環境、...的天災而已
掃羅下台/大衛即位,只是政治舞台的革命
耶穌上十架,只是單純的罪犯處死
    • 有了默示,十災就是神的自我揭示,
掃羅下台/大衛即位揭露了神對人的期許,
耶穌上十架就是神提供人的最終救贖
  • 漸進式的啟示默示
    • 亞伯蘭
    • 終極啟示--耶穌,太五17
    • 重要解經原則:以新約解釋舊約
  • 啟示默示的目的:救贖
    • 正面表述:悔改、得救
代下714
    • 反面表述:審判、毀滅
代下719-20
    • 從哪裡拯救出來?

正典(考慮時間限制,這部分沒有放在課堂內)
希伯來文:kaneh,希臘文:kanon
「量度的竿」(結40:342:16)和「量度的杖」(啓11:1
  • 正典的形成
    • 權威性的講論
從亞伯拉罕開始,神賜下權威性的話語,人民敬畏、遵行
出二十四34
    • 權威性的文件
      • 摩西完成律法書
3124-26
      • 律法書重現
王下232-3
    • 權威性的收集
      • 律法書
大衛時代已完成
以斯拉年代定型
      • 先知書
被擄前:被擄時完成
被擄後:陸續收集,瑪拉基(450 B.C.)之後完成
      • 聖卷:被擄之後開始收集,150 B.C.完成
  • 正典的審定
新約的引用
雅麥尼亞會議(A.D. 70

Q.由今天的啟示與默示,你是否增加了對神的認識? 若是,有哪些?

參考書目
  • 舊約綜覽 賴桑
  • 舊約概論 馬有藻
  • 聖經真的沒有錯嗎?聖經底本無誤論的再思


Reference

舊約正典的形成
A、序言
基督徒歷代以來都相信聖經是神的話,是有最高的權威,是信仰與生活的準則。可是一般基督徒很少去尋問聖經的起源與收集的過程,結果給人發問時自己也不知所措。所以明白聖經正典的形成是每位元信徒一些基本的認識。
B、正典的觀念
1.正典的意義
「正典」一詞,希伯來文kaneh及希臘文kanon的字根同意「量度的竿」(結40:342:16)和「量度的杖」(啓11:1)。這字後來喻作「標準」(從量度的準則之意念來),尤是真理的準則或模範(參林後10:13的「界限」;加6:16的「理」;多1:3的「傳揚」;1:4 「共信之道」;1:9的「真實的道理」、「純正的教訓」;2:1的「純正的道理」;羅6:17的「道理的模範」等不贅),更是指聖經的書卷,這習慣在教父奧利根及耶柔米的著作中多見(注4 。質言之,所謂「正典」,就是「標準」,一切的真理也以此爲準繩,也以此爲量度而取捨。
「正典」這詞用在聖經卷上雖是基督徒起首(注5),但這觀念卻是源遠流長。正典的觀念是猶太教信仰的基礎,也是每個敬虔的猶太人從小就認識的。就因這原故,猶太人從不接受僞經、次經或其他經卷爲聖經。
2.正典觀念的根源
正典觀念的開始是根據猶太人三個根深蒂固的觀念:
a. 神的觀念
神是獨一的,絕對的,至高無上的。既是獨一、絕對、至高無上,他是有權威的。所以凡他所說的、所行的都帶著權威。只有神才有這種絕對的權威。
b. 啓示的觀念
猶太人所相信的神並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獨享人敬奉膜拜的神,而是主動且樂意與人交往及親近的神。他們所相信的神是啓示的神,是說話的神,將自己的心意、計劃、期望、要求向人顯明;要人透過他的啓示(言語和作爲)來認識他。
c. 默示的觀念
猶太人授命將神的啓示記錄下來,這記錄的權威與啓示的權威是一致的。啓示的權威源自神本身內蘊(inherent)的權威;默示的權威源自受託(delegated)的權威,兩者的權威是同等的。猶太人認爲,書(啓示記錄)的性質便決定了該書是否屬正典。他們相信神的靈與人合作,藉著人的文筆,將神的心意,配上自己受聖靈教導的領會而記錄下來。故舊約是神人合作的結晶。
「默示」一字雖是一個新約的字眼,然而其觀念並非新約時代的,這觀念在舊約時早有表示,以賽亞書早已被稱爲「默示書」(代下32:32),先知所寫的書卷可稱爲「預言書」或「默示書」(如代下9:29),視乎在那個角度下看。是故「默示」的觀念早在敬虔的猶太人餘民中早已存在(參撒上3:1721等)。
3.小結
正典是神直接啓示與間接默示的合成。啓示完全是神做的,而默示是人記錄神啓示的話,其中雖然經過執筆者的領悟、文學修養、修辭、解釋,但也透過神的參與,所以不僅在過程中(process)有神的保守,就是在作品上(product)也有神的保守,這正是聖靈的工作(參約14:2616:13),因爲神是有權威的(內在的權威),故其記錄也有權威(受託的權威),成爲正典。
C、正典的範圍
1.正典的分組
正典的分法共有三種:一是三分法(律法、先知、詩篇、參路24:44),最早記三分法見傳道經;一是二分法(律法與先知,路16:16-17;太5:17);還有一分法(統稱「律法」,路24:27;約10:34;太5:1826:56)。這三種分法以二分法爲最先古,遠在三分法之前(注6),但以三分法爲最通用、普遍及最易明,而一分法雖有新約及死海古卷的支援(注7 ,但不見盛行於起初的教會時期(有關這三分法請參下文第二章)。
2.正典的集成(注8
a.寫作與接受時期
一本書的成爲正典全在乎該書有無神的默示(注9)及作者是否有先知(神的代言人,非俗稱說預言)的資格或條件(注10)。所以該書寫成後屬神的人就立刻覺察這書默示的成分及先知的因素在其中,而把它收集起來,列成正典。
1)律法書的集成
摩西完成五本律法書後立即成爲神的律法,聖經有多處稱摩西五經爲神的律法,摩西的後繼人約書亞早已承認這律法書是正典,並要求百姓遵守(書1:8)。
這些律法書在當時爲祭司嚴加保管,放在約櫃旁,以示神的聖言記錄,視爲神曾向他們作吩咐的話(參申31:9-11, 24-26; 17:18; 24:26; 27:1-8);這些吩咐後來的先知們也共認並尊重(參耶8:8 ; 7:26;番3:4;瑪2:5-8)。
2)部分歷史書、詩類書、部分先知書
因作者具有先知的職分或工作,他們便是神的代言人,神的啓示以他們爲物件(民12:6)。這些書卷在昆蘭經卷中統稱「先知書」(注11),可見他們雖寫歷史或其他文字,但他們具有神授權的權柄,凡代神所言的記錄(注意「主耶和華如此說」,「耶和華的話臨到說」等句子背後所授的權力)皆是正典,所以一位作者繼另一位寫下神的啓示,這些作品便逐一加入原來五經的陣容,成爲正典。
3)其餘的書卷
當不同的作者寫完其餘的書卷後,這些書卷便陸續受到當時人的尊重並保存下來,因他們首先覺察這些作者在他們當中生活與事奉而帶出的權柄,而加以留意將來他們的話語記錄。待這等人的文字一出爐時,便立刻採用、誦讀、默想,及作教導的準則。當時舊約大部分的經卷已面世,但還沒有正些收集,統歸於一的行動。
b.收集與整理時期
猶太人遺傳Pirke Aboth, Baba Bathra 及舊約次經瑪喀比後書(2:13)說在以斯拉時代,猶太人組織大公會(Great Sanhedrin),文士以斯拉受權將舊約的書卷收集及組織起來。以斯拉是一個通達的文士,又是祭司的後裔,所以是一個很合適作此工作的人選(參拉7:6-10;尼8:212:24-26)。以斯拉收集經典的目的有四:(1)要重建百姓的宗教生活,必須有經典作依歸及指引。(2)要延續百姓的宗教生活,一代代的延續下去,必須要保存神的真理。(3)在新舊宗教生活青黃不接的階段,很容易有假冒的經典出現,因此需要有一套完整公認的經典,免得有人杜撰神的話,此動機是爲了保護神話語的權威及純真。(4)可能以斯拉亦看見神的啓示會停止供給他們,如以前稀少時的情形(參撒上3:1;摩8:11),收集與整理是時機了。
以斯拉除了收集神的正典外,又將舊約的書卷組織起來,如將一些書末未了之話加上補語,使前後連串起來(參代下36章之末與拉1章首數節)。這種將一些書連貫起來的風格,乃是因爲敬虔的猶太人欲將神的啓示作成一個有系統與連貫的記錄,所以就串聯起來,成爲一套權威的記錄。
當時以斯拉所收集的經典,包括被擄前的作品,及被擄後的書卷,以及歸回時期所寫成的,尚欠的只有瑪拉基書,該書後來在大公會(或稱大會堂Great Synagogue)會議中被納入正典內。
3.小結
舊約之書卷之成爲正典,是因它們本身具有神的權威,及神授權的權威。它們書成後立時被認出有神的權威居中。教會並沒有創造正典而把它再收集起來。在這些書卷被納入正典前,它們已有正典的資格了。如Hammond稱:聖經不是經審定之彙集的書卷,而是審定書卷之彙集(注12

舊約正典的承證
A、內證
從內證方面看,決定一本書是否正典,一方面要看作者有無先知的身分或職分;一方面要看作者是否有「西乃山的經歷」(注13)。換言之,敬虔的猶太人視摩西(五經)爲無上的權威,因爲只有他曾親聆神要他記錄的啓示(參出17:1427-2824:4-7;民33:2;申31:92224),故五經爲正典,在猶太史內是毫無懷疑的,其後的君王與先知共認此點:
     王上2:3
亞瑪謝 王下14:6 (代下25:4
希西家 王下18:6 (代下30:16
瑪拿西 王下21:8 (代下33:8
約西亞 王下23:25(代下34:14
約沙法 代下17:9
約哈斯 代下23:18
此外,衆先知(經文過多不贅)也同樣承認。
摩西曾預言這在他以後必有一真先知興起(申18:15-19),帶領全國信服真神,故凡有先知的職分(office)或恩賜(gift)的神人之文獻皆奉爲正典。主耶穌既也承認舊約分爲律法與先知兩大綱領(太5:17等),他也必承認非律法部分的經卷,也是我們今日俗稱非先知部分的書卷(如撒母耳記、約伯記、以斯拉記等),這等書主也稱它們爲「先知書」,將之統歸於先知書範圍內(注14
小結:先知固然指真先知,因爲假先知在以色列內甚多(如巴蘭、巴力的先知),而考古學家亦供給(如馬列碑文[Mari Tablets])資料,別的國家也有他們的先知。先知即神的代言人之意,故亞伯拉罕也稱爲先知(創20:7),大衛亦是(徒2:30;尼12:2436),祭司以西結亦是先知。「神人」是先知的另外一個名字,這種鑒別稱爲「先知的原則」(Prophetic Principle),在新約中俗稱爲「彼得的原則」(Peter’s Principle),因彼得強調只有先知的身分(或恩賜,參來1:1)才能「背負」(原文真意,中譯作感動,參彼後1:21)神的話。
B、外證
從外證看,舊約三分法的書卷是神的正典有下列的支援:
1)七十士譯本(250B.C.)內記舊約的分法與現代分法相同,即39本(希伯來文22卷)。
2)傳道經(便西拉智訓,117B.C.)所記與我們的一致。
3)僞經(旁經、次經)的瑪喀比一書4:46;二書2:13等節引述舊約經典的範圍與今相同。
4)猶太史家約瑟夫(90B.C.)在其「答Apion」一書(1:8)中自稱「我們猶太人的正典只有22卷」。
5)埃及猶太史家裴羅(Philo, C. 20B.C.~40A.D.)在其著作中也引證舊約正典與今無異。
6 主耶穌自己說的話成爲舊約正典最大的明證(參路24:2744;太23:35;約10:34-35等處)。
7)主的門徒同樣使用及承證他們的經典。
8)初期的教父如耶柔米(350A.D);俄利根(250);特土良(200);米利圖(170);伏西比烏(325)等共證上文不差。
9)占尼瓦(Jamnia, 90)會議的討論,不是「那些書卷應列入舊約正典裏」,而是「那些書卷不該列入正典裏」,就顯出正典早已存在,而那正典就是初期教會或猶太教的正典。
10)猶太遺傳巴巴拉聖卷集(Baba Bathra, 450)也引證舊約正典的範圍。
11)死海古卷的發現更堅定現今正典的範圍與地位,所有舊約的書卷全數在死海古卷中出現,及定準正典的數目(注15


舊約聖經的形成

舊約的各卷經卷是何時寫成的呢?而舊約的經卷又是何時匯集成今天的形式呢?從今天現存的資料當中我們必須坦白地說,對於這兩個問題我們實在沒有令人滿意的完整答案。最主要的原因是舊約聖經卅九卷所涵蓋的時間,即使不算創世記前十一章的部分,至少也有一千年的時間。我們今天並沒有太多旁證幫助我們去確定這些書卷的成書年代,所能依據的往往是這些經卷當中本身的歷史資料。根據這些歷史資料,我們頂多能夠粗略確定大部分先知書可能的成書年代,部分詩篇的寫作年代,晚期歷史書(以斯拉、尼希米、以斯帖、以及歷代志上下)的可能寫作年代。這些可以粗略確認年代的經卷,成書的年代有的可以回溯到王國時期的開始(也就是主前一千年左右),有的晚到被擄歸回之後(也就是主前四、五百年左右),因此成書的過程,至少包括了五、六百年的時間,而實際的過程,可能更為久遠。至於五經、早期歷史書、或者詩歌智慧書中的約伯記,我們根本無從得知其確實的寫作年代。 
對於舊約的各卷書何時匯集成今天的形式,我們同樣無法有確切的答案。透過聖經考古的發現與舊約聖經經文鑑別學的發展,我們頂多能說,在主前三到四世紀的時候,應該已經存在了一份希伯來聖經經卷,內容與我們今天的舊約聖經非常類似。換句話說,在主前三到四世紀的時候,舊約的正典已經隱然成形。 
這種答案好像不太令人滿意,但是如果我們比較東方最古老的文明---中國---的情形,就會發現我們並不需要感到抱歉。中國最古老作品當中的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同樣也是成書年代不可考,我們知道的頂多是到了主前五百年左右,孔子曾經編修過這六經。將這個年代對照以色列人的歷史,北國以色列於主前722-21年亡於亞述帝國,南國猶大於主前587年亡於巴比倫帝國,一直要到主前538年猶太人開始分批歸回聖地,由孔子修訂定稿的六經,時間是在猶太人開始被擄歸回之後,而舊約聖經可以粗略確定年代的經卷更早,可以回溯到南北國亡國以前,比孔子的六經要早250-300年以上。這樣看來,舊約早期書卷的成書年代無從確定也就不足為奇了。 
簡言之,舊約聖經的各書卷的寫作,是一個古遠又漫長的歷史,對於這些書卷寫成的日期,因為年代古遠的關係,我們無法擁有確切的資料,但是從這些書卷的內容來看,這些書卷個別的成書,可能是從主前一千年或者更早開始,一直延續到主前四、五百年左右。在這之後,這些書卷經過一個集結的過程,到了主前三、四世紀的時候,也就是主前200多到300多年左右,一份類似今天的舊約正典的書卷應該已經存在,而這正是舊約聖經傳遞的開始。


舊約的原稿

舊約的三十九卷中,最古老的應該是摩西五經,寫于主前約一千五百年。是真的嗎?當時有文字嗎?不是口傳嗎?這是一般人的懷疑。從古文字學的研究,摩西寫五經是不容置疑的。早在主前三千年,蘇美人(Sumerian)、古埃及人、阿卡德人(Akkadian)已經開始使用象形文字,日后又簡化成楔形文字。他們利用葦莖做成的筆,寫在粘土板上,等待晒干或烘干之后,就可以留存于后世。今天我們還可以在博物院看到以楔形文字刻在一黑色玄武岩圓柱上的漢摩拉比王法典(主前1700)。到摩西的時候,文字已經演變成整套字母(alphabet),腓尼基文字(Phoenician)就是一例。摩西既然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使七:22),他應該是一個書寫的能手,何況聖經也的確記載了上帝吩咐摩西要把他的話寫下。(出三十四:27,二十四:4,申三十一:9)從摩西五經的寫作到瑪拉基書的完成,所涵蓋的時間約有一千年(主前一千四百年至四百年),由二十五至三十位不同背景的作者合作寫成。除了一小部分以外,主要是用希伯來文寫成。中間由于希伯來文法經過演變(在主前1350),舊的書卷都已被改寫,現在舊約里的希伯來文法都是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舊約原稿的希伯來文都只有子音(consonant),母音(vowel)是以后才加進去。(請看下文)
很多証據顯示舊約的經卷開始時是用腓尼基式希伯來字體寫的(Paleo-Hebrew),后來才改用Aramaic square 希伯來正方字體。馬太福音五:18 說的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耶穌指的一點(yod)就是希伯來正方字體的一個字母。


舊約抄本

舊約原稿當然已失傳,但抄本卻一代代的流傳下來,直到印刷朮的發明。(十五世紀。第一本舊約是在1488年在意大利印刷的。)在古代的著作中,保存得最好,當推舊約聖經了。究其原因,是因為猶太人對耶和華的敬虔,以致他們尊重自己的手抄經卷,近乎迷信程度。
在主前三百年之前,手抄本都是寫在蒲草紙上(另有些在羊皮上),為方便閱讀起見,大都是把約十寸寬的草紙,粘成一卷,約三十長。每卷足以容納以賽亞全書。這也是為什么摩西五經剛好是五卷之長。希伯來聖經里的撒母耳記、列王記和歷代志都是一卷長,所以沒有分上下兩本。
從主前三百至主后一百三十五年,我們有死海古卷(200 BC - 200AD,在1947年發現),這是現存最舊的手抄本,包含了以賽亞書和不計其數其他書卷的碎片殘簡(除了以斯帖記)。將它與主后900 1000 年的馬所拉抄本相比,証明了聖經是可靠無誤的。大概是這時候,舊約開始以三十九卷的形式出現,分成三組:律法、先知書和聖卷。這也是主耶穌在路二十四:44 所指的。在這段時間之前,舊約聖經似乎有三種不同的版本”(text type):埃及式、巴勒斯坦式和巴比倫式。在主后一百三十五年之后,就開始出現單一版本,就是后來的馬索拉版本(Masoretic text)。著名的七十士譯本(Septuagint),舊約的希臘文譯本也是在這時在埃及亞力山大城(Alexandria)完成。新約聖經所引用的舊約經文就是從這譯本來的。除了死海古卷,從這時期留存下來的有蒲草殘篇,The Nash Papyrus,記載了經文出二十:2 - 17(十誡)和申六:4
從主后一百三十五至一千年,舊約聖經開始有分節,分段和分章,以方便讀者的閱讀。這時候,在以色列加利利湖西岸的一個城(Tiberian),有一馬所拉家族(Masoretes),他們對舊約聖經作了最大的貢獻。這個家族從八世紀至十世紀的兩百年之間,首先設計了一個拼音系統,將母音(vowel) 放在希伯來文里,幫助讀者朗讀。他們也在經卷旁加插了一些注腳(Masorah parva and Masorah magna),對以后的經文研究有很大的幫助。現存的年代最久的馬索拉版本 Codex Cairensis(AD 895)是出自這個家族的成員Moses ben Asher,里面有約書亞書、士師記、撒母耳記、列王記和許多先知書。另一本留存下來的是Aleppo Codex(AD 925)。主后兩百年之后,舊約開始以Codex(抄本)的形式出現,但在猶太人的會堂里,他們還是用卷軸(scroll)
主后一千年至今,有超過3000 件各式各樣的手抄本存留。最著名的是Leningrad Codex(1008),也是馬索拉版本,整本舊約完好無損,現藏在列寧格勒的公眾圖書館。現在我們常用的希伯來聖經 Biblia Hebraica Stuttgartensia (簡稱BHS) 就是根據這個版本編輯的。主后1450年印刷朮發明之后,第一本舊約聖經是在1488年完成。


希伯來文舊約抄本

談到舊約的抄傳,第一件事我們需要知道的,是絕大多數的舊約是用希伯來文寫成的,而其中一小部分是用亞蘭文寫成的。早期的希伯來文有它自己本身的字母,但是當舊約聖經進入到傳遞的過程時,希伯來文已經開始使用亞蘭文的字母書寫,因此這兩者在書寫上就字母而言是一樣的。
目前我們擁有最早的完整希伯來舊約抄本是<列寧格勒抄本>(Leningrad Codex),而<列寧格勒抄本>也是目前聖經公會出版的希伯來聖經BHS (Biblia Hebraica Stuttgartensia)的底本。除此,另外兩個重要的殘篇是大英博物館編號4445號的抄本(British Museum 4445; B),內容包含了大部分的五經。另一個更早的抄本是<開羅抄本>(Cairo Codex of Prophets; C),包含了全部的先知書。
這些抄本都是屬於馬索拉學者(或者馬索拉學派)的精心傑作。馬索拉學者的傳統,我們可以回溯到主後五百年,甚至可以回溯到被擄歸回之後的文士以斯拉,這些學者最重要的任務,恐怕也是唯一的任務,便是抄寫希伯來文聖經。他們的名稱「馬索拉」,在希伯來文當中是「計算」的意思,換句話說,這些馬索拉學者不僅抄寫希伯來聖經而已,他們同時發展出一套非常複雜的計算方式來計算每一頁當中不同字母出現的次數與地方,同時該頁當中的字數、節數。
用今天電腦的術語來說,馬索拉學者所做的是所謂「核算」的動作,透過這樣繁複的計算方式,馬索拉學者可以將抄寫時所犯的錯誤減到最低。事實上,如果我們說馬索拉學者的成就,是在印刷術發明之前人類抄傳經典的最高成就,絕對不是一種過譽,因為在人類歷史當中,沒有任何的抄傳系統可以與馬索拉所發展的嚴謹系統相媲美。
然而,不僅馬索拉學者的嚴謹抄傳系統應該讓我們對舊約經文的可靠性有信心,我們不要忘了不只是希伯來文的舊約流傳了下來,希臘文的七十士譯本也流傳下來。


希臘本舊約抄本

早在主前250-150年之間,「舊約聖經」已經在北非埃及的亞歷山太城翻譯成希臘文。根據傳說,這個希臘文舊約聖經是由七十位當地的猶太長老在七十天內完成的。雖然這個傳說可信度不高,但這個希臘文的版本,根據前面的傳說,我們今天仍稱之為<七十士譯本>(或者七十子譯本)。
重要的是,我們今天擁有的<七十士譯本抄本>,可以回溯到主後四世紀上半葉的<梵蒂岡抄本>(Codex Vaticanus; B),以及主後四世紀下半葉的<西乃抄本>(Codex Sinaiticus; )。當我們對照這些希臘文譯本的抄本與現有的希伯來文抄本,我們必須說,在內容上現有的希伯來文抄本是非常準確的。因此,因著這些希臘文的抄本,我們可以將舊約最早的證據拉前了六百年的時間。
不過,過去一百多年仍然有極端的學者會抱怨,希臘文的譯本與舊約聖經的編輯完成,仍然有六、七百年的距離,還是難以讓人滿意,同時七十士譯本究竟仍然是希臘文的翻譯,因此在決定特定字句的時候,並不一定都有用處。所以,舊約抄本的準確性,恐怕仍然是不完全讓人滿意,僅僅是可接受罷了。


死海古卷

但是這種情形從1947年開始,因著「死海古卷」的發現,有了戲劇化的轉變。「死海古卷」的發現,被譽為廿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但是這個發現不是專業考古學家的成果,而是一個住在死海附近的牧羊童,為了尋找他的羊時無意之間發現的。這個牧羊童在找羊的時候,隨意往死海附近的一些山洞投石頭,結果聽到的不是羊的叫聲,而是瓦罐破裂的聲音,進去一看,發現許多裝了皮卷的瓦罐,這些瓦罐輾轉地賣到古物市場,結果被認出來是舊約的經卷,接著從1949年開始,大規模的開挖便在死海的洞窟展開。
2000年是「死海古卷」研究五十週年,許多的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從「死海古卷」的發現當中,我們有大量的抄本是希伯來文的聖經,幾乎涵蓋了所有舊約的經文。這些抄本的年代,早的可能是主前200-100年,晚期的也不會超過主後一世紀末,換句話說,死海古卷使得我們今天擁有的希伯來文抄本證據,一下子向前拉了一千年!
更重要的是,當我們比對「死海古卷」與馬索拉學者抄寫的聖經時,之間相似的程度高到讓我們不能不佩服馬索拉學者的成就!因著「死海古卷」的發現,我們可以知道過去我們對於舊約聖經抄傳準確度的信心是對的,同時我們今天可以更大聲地對任何懷疑舊約抄傳準確性的人說:「如果我們不接受舊約抄傳的準確性,我們就不能相信任何公元前所流傳下來文獻的準確性!」


舊約的定典(Canon)

定典就是鑒定某書卷是上帝所默示的聖經。單有上帝的默示,并不足夠。大體來說,上帝也賜人屬靈的智慧,分辨上帝所默示的真跡。人在聖靈的帶領下,知道何者是須摒棄的偽書。與新約定典的過程比較,舊約定典的過程反而沒有什么特別波折,雖然在主前几百年,撒瑪利亞人拒絕承認舊約所有的經卷,除了摩西五經﹔主前兩百年,許多偽經和次經出現﹔主后的拉比著作里,也有對以西結書、箴言、雅歌、傳道書和以斯帖記的定典質疑。
總之,舊約定典似乎在以色列的歷史中逐漸形成。肯定的是,在以斯拉和尼希米時代,摩西五經早已定型被接納。來到耶穌時,舊約聖經已經分成三組:
律法書(Torah):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明記。
先知書(Nebhiim)
A。前先知書: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列王記。
B。后先知書: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十二小先知書。
聖卷(Kethubhim)
A。詩歌書:詩篇、箴言、約伯記。
B。五書卷(Megilloth):雅歌、路得記、耶利米哀歌、傳道書、以斯帖記。
C。歷史書:但以理書、以斯拉記- 尼希米記、歷代志。
歷代志是最后的書卷,這是為什么耶穌在路十一:51 說,從亞伯的血起,直到。。撒迦利亞的血為止。亞伯是創世記第一個殉道者,撒迦利亞是歷代志里最后一個殉道者。(代下二十四:20-21)
在耶穌時代,次經(Apocrypha)已經大行其道。但從新約的引用舊約經文來看,這些次經都不被接納。猶大書是惟一的書卷引用次經《摩西升天記》(The Assumption of Moses)(9)和《以諾書》(Enoch)(14)。但這并不表示這些次經是上帝所默示的,正如保羅引用希臘詩人的詞句一樣。(徒十七:28,林前十五:33,多一:12)
至于基督教,則把舊約聖經分成四組,以別于希伯來聖經的三組。四組的分法是根據武加大拉丁文譯本(Latin Vulgate,約主后383 - 405 )的編法。武加大譯本則取法于希臘文七十士譯本。
  • 律法書: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明記。
  • 歷史書:約書亞記、士師記、路得記、撒母耳記上、撒母耳記下、列王記上、列王記下、歷代志上、歷代志下、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斯帖記。
  • 詩歌書:約伯記、詩篇、箴言、傳道書、雅歌。
  • 先知書:
    • 大先知書:以賽亞書、耶利米書、耶利米哀歌、以西結書、但以理書。
    • 小先知書:十二小先知書。
舊約聖經從上帝到我們的手中,走了一條漫長的道路,其中另我們震驚的是,除了翻譯不同之外,我們手上的聖經,與作者當日寫成的,基本上是沒有分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